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

Rabbit Hole


它的中文譯名理應翻成:兔子洞。愛麗絲掉進的那個奇怪兔子洞。

在奇幻小說裡,非現實世界與現實世界是存在著一條通道的,不是完全隔絶於世的:

在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裡是兔子洞,

在《納尼亞傳奇》裡是一扇壁櫥的門,

在《哈利波特》裡就是那個94分之3月台,通過這「入口」,就到了霍格華茲的魔法學校。

幻想小說裡的「入口」,通往奇幻世界,總是會讓人欲恐還進,欲退不能……

但在這裡,《rabbit hole》這劇本的舞台劇中文譯名卻翻成:出口。

而我更喜歡它電影版的譯名:愛,讓悲傷終結。

 

Rabbit hole》是本英語劇本,

裡面述說的並不是兔子洞裡的奇思幻想或冒險經歷。

而是在講一個非常深沉、悲痛的故事,

一個誰都不願意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。

它描寫的是「失去」的痛-人如何面對失去至親至愛的巨大傷痛。

劇名裡的Rabbit hole,其實只是引用劇裡肇事青少年所畫的一本漫畫

「是關於一個科學家和他兒子的故事。

父親發現了通往另外星系的一系列洞穴,也就是平行宇宙。

後來科學家死了,他兒子不得不進入兔子洞,好找到他。

但那不是他,他已經死了,那是另一次元的人。」

 

亡不是上帝對死者的處罰,而是對其他那些活著的人處罰。

留在這世上,忍受無窮無盡思念的煎熬和自責的折磨。

生離死別的悲劇為何偏偏挑選上你?

最愛的親人到天堂去,只是為了要當神身旁的天使,

若全把這歸於「神的旨意」,你能接受嗎?

 

還是上帝根本沒有做選擇;

一切都只是基礎科學,

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不會塌縮,不同世界事件因機率發展出不同的分支。

確實有無窮盡個平行宇宙。每個宇宙都是真的。

只是在另一個宇宙,憾事的機率並沒發生,

「也許另一個宇宙的我很快樂

也許另一個宇宙的我正在做鬆餅也許正在水上樂園玩……

現在這個宇宙的我,只是正好不巧是『憂傷版』的我

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悲劇的發生,

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數學機率問題。」

換個說法解釋命運,無神論者的你就能予以贊同的首肯嗎?

 

天人永隔,大概是這世上最讓人不捨的事,

但到頭來,再怎麼不捨還是要放手,

然後,留下來的人還是要繼續活下去

繼續活在這個上帝也大玩「擲骰子」遊戲的世界裡……

 

「節哀順變」往往只是一句不甚得體的安慰話,

對真正遭逢巨變、心中無比傷痛的人根本起不了什麼撫慰作用。

每個人面對悲傷的方式都不同,

但所有的悲傷情緒都有相同的「出口」。

「傷痛不會消失不見,但它會改變重量會改變。

它會變得沒有那麼沉重

漸漸地,會像a brick in your pocket,你甚至覺得可以帶著走,

只是伸手觸及時,你才又驚覺原來它還在那…隱隱作痛,不曾消失……

 

宗教信仰和科學理論或許都不是「出口」,

在兔子洞裡, 出口方向早已標示的明明白白的 - 唯有「時間」。

失去至親的痛,需要漫長時間的輕撫療治,才能釋懷和放下......

 

 

 

 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